全国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03 10:01:38 次浏览
    • 电话联系TA

      -佚名

  • 信息详情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_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_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24

摘要: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2020年,我国生鲜食品总需求量将达到4.2亿吨。但由于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专业设施设备普及率低,生鲜农产品采摘后未预冷或预冷技术不专业,导致生鲜农产品流通损失较大。产品和物流成本高。如何保证生鲜农产品在低温环境下良好储存和运输已成为冷链物流的主要研究方向。文章围绕生鲜农产品产业链结构,结合采购、仓储、配送流程,提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产地采摘、预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包括产地、冷库中转和冷链运输、前端仓库和冷链送货上门,并结合现状,根据冷链物流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带动生鲜电商兴起。近年来,生鲜电商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资本的注入让生鲜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生鲜农产品作为生鲜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冷链物流。据中国物联网冷链委员会发布的《农产品产地冷链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冷链运输率分别为35%、57%、分别为69%和69%,而发达国家平均冷链运输率在90%以上。在这样的流通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的损耗依然居高不下。水果和蔬菜的循环损失为20%至30%(美国约为11%);肉类的循环损失约为12%(美国约为3%);水产品的流通损失约为15%(美国约为7%)。如果能够更好地提高冷链运输率,减少流通损失,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高冷链物流效率,并进行有效的冷链物流管理和规划,就会控制产品质量,优化物流成本,建立产品质量。品牌等功能。

基于生鲜农产品产业链的冷链物流体系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24_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_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近年来,生鲜电商爆发式增长,带动生鲜农产品产业链快速发展,形成了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渠道流通、下游零售销售的产业链。围绕该产业链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是以生鲜电商、O2O平台等为核心企业,进行产地直采,通过冷链运输等方式直接消费。预冷、包装、冷库转运。第二种商业模式是在产地采摘、预冷、冷链运输至批发市场,再通过商超等零售商实现自提或冷链送货到消费者手中。

无论采用上述哪种业务模式,都是围绕采购、仓储、配送,开展预冷、冷库中转、冷链运输、配送服务流程,如图1所示。在产业链中,冷链物流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可靠流通。

生鲜农产品采收、仓储、配送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24_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_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2.1产地采摘及预冷

生鲜农产品在交给物流运输之前,首先要进行采摘,然后在产地附近进行预冷、分级、加工、包装、仓储等流程。这是冷链物流的源头,被称为“第一公里”。如果前端的新鲜度和存储问题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中端的物流、运输和中转,以及终端电商、超市等都无法顺利供货。生鲜农产品流通不畅,可能会出现滞销、破损、腐蚀等现象。但由于农产品种植面积广、数量大、预冷技术薄弱,采摘、预冷等方面都有困难。

2.1.1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冷链实施难度大

农产品标准化主要指种植规模化。所有种植基地节点均被网络覆盖并统一管理。种植和采摘采用相同的标准和要求。农产品的生长过程受到监控。随时监测农产品生长变化。安全可靠的绿色农产品。当前,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差异较大。生鲜农产品种植过程标准化程度较低。还存在一些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对接困难等问题。同时,冷链运输企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造成生鲜农产品冷链采摘、分级、加工、包装、储存困难。

2.1.2预冷技术及设施简单,专业化程度低

在产区附近建设预冷站,确保生鲜农产品的田间热量以最短、最快的方式被带走,并可进行采摘、清洗、分选、预冷、滤水、包装等初级加工。科学有效地进行,使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尽快得到保护和控制,延缓变质时间,延长销售时间。由于预冷站数量有限、设备简陋、专业化程度低,8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未经任何低温处理就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目前,采摘后低温“预冷”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在普通冷库中“预冷”;二是在采摘后进行低温“预冷”。二是生鲜农产品采用塑料薄膜包装,防止包装内结露。打开包装膜冷却后再密封;第三种方法是在某些地区利用天然冷源进行简单降温。这些方法不使用专业设备,难以快速冷却,无法达到适合不同产品的温度,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预冷”。

2.2 冷库中转和冷链运输

仓储和运输是物流的两大主要功能。仓储是为完成中转任务而对生鲜农产品进行临时储存和保管;运输是农产品的空间位移,以保证其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高效运输。要保证生鲜农产品质量,减少损失,冷库、冷藏车、冷藏集装箱、冷库集装箱等冷链运输工具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在冷库转运和冷链运输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2.2.1冷库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无法合理利用

目前,我国冷链体系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信息化的冷链物流。冷库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数量有限,无法合理利用。即使是一些较大的冷链运输公司,如顺丰、京东等,在淡季也经常出现冷库闲置、利用率较低的情况;旺季冷库已饱和,部分生鲜农产品无法入库。

2.2.2 各地冷库发展不平衡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冷库数量发展不平衡。华东地区冷库数量最多,冷库供应明显超过需求,而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冷库相对短缺。在冷库建设中,存在重建设、重数量,轻运营管理等现象。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冷库不足,导致当地大量生鲜产品难以加工运输到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大量冷库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2.2.3 冷库、冷藏车增速不如生鲜市场增速

我国冷库容量从2016年的4015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6665万吨,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用于城市配送的冷库占27%,区域配送冷库占20%,市场型冷库占13%,生产型冷库占12%,产地型冷库占12% 。

2016年至2020年,冷藏车保有量几乎保持了20%以上的平均增速。但生鲜电商增速更快,从2016年的88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047亿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30%。

从目前来看,冷链物流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鲜电商需求,是生鲜农产品销售时间短、配送损耗高的主要原因。

2.3 前置仓及冷链送货上门

从生产端到消费端有两个层次的流通。一是仓库之间的中间渠道配送,二是送货上门的终端配送。这里我们主要研究生鲜电商的终端配送。

2.3.1 客户地点分散,需求时间不确定

生鲜电商终端客户分散、数量庞大,需求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导致配送困难。生鲜农产品的订单大多是在餐前下单,这将形成订单高峰。这个时间段也是客流量高峰期。能否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及时配送,是目前生鲜配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

2.3.2 前置仓交割模式有待测试

随着人们对生鲜产品要求的提高,希望能够快速、优质地获得生鲜产品,于是前端仓配送模式应运而生。前置仓与中央仓合二为一,前置仓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每个前置仓均为面积200至300平方米的小仓库,承载十余个生鲜品类2000多个SKU,满足半径3公里内的送货上门服务需求。前端仓库的出现解决了终端配送的效率和成本问题。用户下单后30分钟内即可收到货。由于距离短,运送成本自然较低。但前端仓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订单不确定性高导致流通损失大;以及各地因消费者差异而产生的品类和价格差异。最受关注的是前端岗位的盈利能力。理论上,前端仓日均订单量为3000单,毛利率为8%即可实现盈亏平衡。但由于生鲜农产品毛利率较低,加上网购的局限性,即使叮咚买菜做得再好,日均订单量也只有1000单左右,很难实现盈利。

2.3.3“最后一公里”恒温冷链配送难

生鲜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主要为“前置仓+泡沫箱+冰袋”。这种方式“电池寿命短、温控能力弱”,难以实现长期恒温运输。如果顾客又不在家,只能放在普通邮局或快递柜里,不能冷藏或冷冻。因此,“最后一公里”配送“断链”现象严重。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24_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_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3.1 冷链物流体系扁平化

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生鲜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生鲜农产品销售范围从省内延伸到省外,甚至海外,流通渠道逐步拓宽。形成供产销一体化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高专业化程度。形成以“干线+支线”网络为基础的扁平化冷链运输体系。扁平化的运输系统可以减少流通中的中间环节,减少仓储配送的参与人员以及仓储配送的次数和时间,为提高仓储配送效率、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提供了保障。

3.2 产地冷链物流联盟化

产地冷链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散乱、技术参差不齐。它们对生鲜农产品在预冷、初加工、包装、仓储等环节造成较大损失,无法满足生鲜农产品高时效、低成本的要求。 ,削弱了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这些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共同发展,实行联盟机制,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提供一站式服务,延伸始发地服务,也提供了条件优化源头冷链物流布局。

3.3 源头冷链物流布局优化

优化源头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可以有效改善当前拣货、预冷、初加工等流程的效率和成本问题。冷链物流布局主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冷链总成本最小原则,总成本主要由拣货、预冷、仓储网络节点的距离和成本决定;二、保证鲜活农产品最佳品质的原则,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一是运输距离、预冷时间和技术;三是冷链网络安全性能高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是否有农药残留、农产品的种植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农产品的采摘流程是否规范等。 。

3.4 冷链物流技术装备标准化

随着生鲜电商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冷链已成为生鲜电商的主战场,得冷链者得天下。利用标准化冷链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物流时效和服务水平,增强生鲜电商的竞争力。例如,预冷技术的规范化、规范化,冷链集装箱和移动式集成冷库的普及使用,短途配送制冷设备的技术创新和开发等。这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将有助于解决目前生鲜电商企业冷链物流问题,实现生鲜电商物流降本增效。此外,冷链物流政策标准和监管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冷链物流必将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3.5 科学使用冷链设备

冷库、冷藏车投资面临增速慢于生鲜电商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冷链设备应科学合理布局,整合和配置现有资源,不能盲目投资或建设。另外,可考虑移动冷库投资低、占地面积小、便于移动等特点,必要时可采用移动冷库共享。

3.6 智能开采、仓储和配送技术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上游生产地点分散、下游客户需求分散、中游相对集中的“V+A”型供应链模式结构。分散采购和配送给整个供应链的收集和分散带来困难,增加流通损失。只有不断升级拣选、检测、分拣、运输、仓储、配送等技术提供智能化服务,实现科学拣选和预冷、精准拣选,减少仓储和配送次数,优化路线,整合供应链资源可以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果。解决冷链物流问题。例如,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预冷速冻、产品追溯、温度检测、规模化包装、路线规划等新技术的出现,加速了冷库的发展。连锁物流走向智能化。

3.7 冷链物流全流程绿色化

冷链物流全过程的绿色化是指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实现整个冷链物流的目标。冷链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资源消耗、合理处理废弃物等。例如,使用第三方物流、冷链集装箱、移动冷库、循环保温箱等是冷链物流绿色化的开始。绿色冷链物流还需要严格冷链耗材管控、冷链包装和回收技术改革创新、冷链配送技术逐步探索。 (重定向至P7)货源储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搭建品牌孵化平台的机会,为众多行业新进入者和OEM企业转型提供支持,推动行业品牌建设。

结论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24_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_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OEM企业是我国制造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OEM企业转型升级对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在新的“双循环”格局背景下,整车企业转型升级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OEM企业需沿着微笑曲线产业链提升竞争力,抓住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优势,积极探索和构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为向OBM转型提供支撑。同时,中小型OEM企业应以产能为核心,着力提升产业链价值,适时逐步向ODM、OBM转型;行业领先的OEM企业应抓住机遇,尽快向OBM转型升级。有些企业可以利用资源储备升级到OBM。打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供应链产业转型升级平台。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