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SPS 措施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出口企业的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4-10-21 10:02:17 次浏览
    • 电话联系TA

      -佚名

  • 信息详情

介绍

SPS措施是WTO框架下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非关税措施。进口国将SPS作为产品质量门槛,其合规成本首先影响企业的市场进入行为,进而影响其贸易流向。发达国家出口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供应链体系等方面更具合规优势,贸易可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对SPS措施贸易偏转效应的实证检验发现,在SPS措施实施的第一年和第二年,贸易偏转效应并不明显。原因是SPS协议对发展中国家有差别待遇原则,且农产品生产的区域特征明显。但在SPS措施实施的第三年和第四年,农产品进口来源地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产生了贸易偏转效应。作为农产品出口国,这需要我国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农产品产业链固定投资,并以遵守国外SPS措施为契机,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本文作者为董银国,女,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SPS和农产品贸易研究;李震,男,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SPS和农产品贸易。研究。本文发表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SPS协议的初衷是规范各国SPS措施的使用,使农产品市场开放后SPS措施能够充分发挥其保护人类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环境安全的作用,不会成为新的非关税壁垒。从而阻碍全球贸易的发展。但SPS措施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保护国内消费者和生产者免受进口产品带来的外部风险的功能,同时也可能因过度使用而产生贸易限制。两者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很难区分。因此,SPS措施的贸易效应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大量研究表明,SPS措施阻碍了农产品贸易。由于SPS措施不仅仅是简单的非关税措施,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技术实力的体现。一国经济越发达、技术水平越先进,就越可以通过SPS措施设定更高的准入门槛,对其他国家设置更高的准入壁垒。对出口国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根本原因是消费者的收入差异和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差异,催生了众多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意味着标准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发展中国家在遵守这些高标准方面面临客观困难。大多数发达国家SPS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表明,SPS标准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障碍。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缺乏相应的资源、技术和人力资本,无法充分参与SPS标准相关贸易规则的制定,无法维护自身利益。例如,Otsuki 等人的一项研究。关于欧盟实施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对非洲国家坚果贸易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欧盟采用国际标准,非洲国家的出口可增加64%,产生6.7亿美元的贸易收益。与此同时,遵守SPS措施的认证认可成本不断增加,也对工业化国家的企业利润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Calvin和Krissoff研究了日本SPS措施对美国苹果出口贸易的影响,得出结论:进口国实施的SPS措施严重阻碍了美国苹果出口。 Yue和Beghin的研究认为,澳大利亚对新西兰出口苹果采取的SPS措施,关税相当于高达99%。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虽然SPS措施一开始会对贸易产生阻碍,但随着出口商不断积累经验并达到一定门槛,这种阻碍作用会逐渐变小,最终消失。

毫无疑问,SPS措施也具有促进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实施SPS措施主要是基于风险考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外部性,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强消费者信心,增加产品购买量,从而促进贸易。 Jaffee和Henson认为,各国实施的农产品标准可能不会成为贸易壁垒。标准强化了各国农业生产和供应链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对异质市场参与者产生差异化影响。某些国家或行业将采用更高的标准和安全要求来塑造自己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因此,有必要综合考虑能力范围和潜在供应链,重新分析各种标准对农产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挖掘自身潜力、克服自身短板,从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应利益。 Neeliah等人的研究表明,毛里求斯鱼产品出口商并不认为欧盟的SPS标准已成为其主要出口障碍。刘和岳利用VES效用函数模型分析表明,HACCP标准的实施促进了欧盟橙汁的进口,增加了消费者福利。基于 Curzi 等人的前沿距离模型的研究。发现HACCP等标准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升级,从而增加了出口。董银国和李震基于主要进口国贸易数据的研究也表明,SPS措施虽然短期内是贸易壁垒,但长期来看却是贸易催化剂。

上述文献大多讨论SPS措施是贸易壁垒还是贸易催化剂。主要关注SPS措施对某国某种产品出口的影响。没有深入讨论实施SPS措施对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影响。 。事实上,由于出口国技术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进口国实施的SPS措施可能成为一个出口国的贸易壁垒,但也可能成为另一个出口国的贸易机会,即SPS措施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贸易偏转。那么,这种贸易偏转在实际的农产品贸易中是否存在呢?如果是,农产品贸易格局是否因此发生变化?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新贸易理论为基础,以主要贸易国1995年至2013年农产品进口数据为基础,采用赫克曼两阶段法研究SPS措施的贸易效应。

SPS措施是进口国为保护人类健康、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生态环境安全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程序。它们将影响供应(出口国、出口公司)和需求(进口商)。国内消费者)。每个国家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不同,受到SPS措施的影响也不同。由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农产品生产企业对进口国SPS措施的反应时间不同。体现在国家层面,在面对新的SPS措施时,发达出口国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能够快速适应进口国SPS措施的产品质量要求;而发展中国家则凭借其技术和资金优势,能够较快地适应进口国SPS措施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缺点是适应时间较长,甚至可能出现企业无法满足要求而退出市场的情况。因此,SPS措施的实施将导致农产品进口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这是一种贸易偏转效应。本文基于主要农产品贸易国的数据,采用赫克曼的两阶段法进行研究。表明,在实施SPS措施的第一年和第二年,贸易偏转效应并不明显,而在实施SPS措施的第三年到第四年,农产品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随着贸易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

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应基于SPS措施的贸易偏转效应,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履约成本和难度。事实上,2004年9月,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遵守SPS措施,世贸组织、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等5个机构联合建立了标准与贸易发展基金(StandardandTrade)。开发设施、STDF)。其主要使命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卫生和动植物健康状况,使其能够在实施SPS措施后进入国际市场或继续出口。 11年来,STDF已帮助6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产品成功适应进口发达国家的SPS标准。目前,STDF的发展也遇到资金瓶颈等问题,其资金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捐赠。尽管《SPS协定》提到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但这并不是发达国家的义务。

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时,SPS措施的贸易偏转效应对我国有利。这表明中国可以通过SPS措施提高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健康、动植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实施SPS措施的经验,提高SPS措施的通报水平,提高农产品进口的质量要求,提高整个民族的福利水平。但另一方面,当我国作为农产品出口国时,SPS措施的贸易偏转效应对我国并不有利。这就要求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对农产品产业链的固定投资,以遵守国外SPS措施为契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并利用SPS措施的积极溢出效应来改善农产品质量。我国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