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邵宗福:返乡创业种马铃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9-19 23:01:47 次浏览
    • 电话联系TA

      -佚名

  • 信息详情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_无公害农业产品_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邵宗福在地里检查土豆长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邵宗富是云南省腾冲市界头镇新大街社区人,2014年他回乡创业,注册成立了腾冲市界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种植,2017年合作社与云南省农科院合作,将当地冬季闲置田块转化盘活,用于种植土豆,目前种植面积近3000亩,带动全镇22个村(社区)12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 创业经历

创业方向该怎么选?紧盯群众需求,才是正道。充分利用冬季闲置土地,让群众多增收。具体怎么做?科技助力。选择好种植品种,进行科学种植,培养专业人才……只有科技支撑,才能少走弯路,让群众用好土地,持续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邵宗福

“5月份就要开始收获了,大家要提高警惕,好好照顾自己的地。”随着马铃薯收获季节的临近,云南省腾冲市界头镇界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宗富下田的次数越来越多,他越发仔细地检查马铃薯叶片是否有病虫害,并督促种植户适当施肥,确保马铃薯健康生长。

过去界头镇种植土豆的农户很少,偶尔有几户人家种土豆,但都只是种少量来喂牲畜。

如今的界头镇,土豆种植已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土豆成熟时,农民开着拖拉机或拉着满满一车土豆,在揭阳市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门前售卖。排队等待收购的村民络绎不绝。

当时,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看到农民们开心的笑容,邵宗富心里很满足,这是他创业以来最幸福的时刻。

那么,这个小土豆是如何成为致富帮手的呢?邵宗富干脆回答:“全靠农业科技!”

选择合适的品种并尝试种植马铃薯

大学学的是电子商务,工作两年后就成为公司的技术总监,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邵宗富却做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回家乡创业。

邵宗福的家乡界头镇日照充足、雨量适宜、气候温暖,素有“腾越粮仓”之称。但由于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界头镇的优质蔬菜卖不出好价钱,甚至出现滞销现象。

了解情况后,邵宗富决定想办法把家乡的蔬菜卖出去,2014年他在腾冲市注册成立了揭阳市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蔬菜配送和订单种植。

依托此前做电商积累的资源和优势,邵宗福的合作社发展得很好,先后申请认证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7个无公害农产品。

与此同时,邵宗富还发现一个问题:界头镇的水稻和大部分蔬菜,每年基本都在10月份前收割完毕,从11月份到第二年春季开始,村民大量土地处于闲置状态,最多种点油菜花,很可惜。

“要把冬季闲置的田地利用起来,给村民增加收入!”邵宗富把目光转向了土豆。

土豆一般在年底种植,次年4、5月份收获,刚好填补冬季田间空地,不影响水稻等主要作物种植。但街头镇没有大规模种植土豆的经验。种什么品种?怎么种?邵宗富陷入了两难。

在市里开会时,邵宗富从农业科技人员口中得知,云南省农科院正在推广种植一种名为“云薯304”的马铃薯。这个品种由云南省农科院自主研发,适合加工成薯片。而且农科院已经和省内一家大型薯片加工企业达成了收购协议,只要能种出来,就不用担心销路。

邵宗福立刻来了兴趣。2017年12月,邵宗福从合作社挑选了70位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试种了150亩“云薯304”土豆,到了第二年收获时,邵宗福发现,种植好的一亩地能产土豆150万斤,品质差的产量不到1吨,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亩产很高,说明种子没有问题,但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有待提高。”邵宗富算了一笔账,收获的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466元,比同期种植的油菜籽产量还高。

冬季休耕地种土豆,前景光明!邵宗富决定干一件大事。

专家指导,科学种植

“第一步就错了!要把种子和芽一起剪掉。”在邀请云南省农科院专家白建明来到界头镇进行现场培训后,邵宗富意识到种植土豆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白建明说,带芽扦插是马铃薯种植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到马铃薯的发芽率。当种薯有芽,芽长出一厘米左右时,就可以扦插了。这样种植的好处是发芽率高。

“以前我们种土豆的时候,不等它发芽就直接种下去,发芽率能有一半就好了,按照白老师教的方法,发芽率能达到90%!”在田间地头,邵宗富带领合作社的技术员向白建明学习种植技术。

割籽只是第一步,如何播种也是很有讲究的,“云薯304”主要供薯片厂加工,个头不能太大,所以播种时,行距要控制在100厘米以内,株距不要超过20厘米,种植密度要稍大一些。

困扰邵宗富的霜冻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种植土豆的第一年,种植不到一个月,界头镇气温突然下降并出现霜冻,很多秧苗被冻死。虽然又长出了新苗,但果实的数量和质量却大大降低。

通过培训,邵宗富从农科院专家那里学到了两招防霜冻的“绝招”。

第一是覆土。就是在马铃薯幼苗刚从地里冒出来的时候,先在幼苗上盖一层土,以后根据天气情况再加土。等天气转暖,幼苗就会自己冒出来了。

第二种方法就是灌水。邵宗福第一次听到这个方法时,有些难以置信:“灌满水不是更容易结冰吗?”白建明解释道,水的比热容比空气大,当温度下降1摄氏度时,释放的热量比空气多,所以霜冻来临前在地表上浇点水,有助于土壤保温。

切籽、播种、覆膜、培土、运水、育苗、防病、施肥……经历了整个过程,邵宗富深刻认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他和技术人员一一将技术传授给种植户,同时积极邀请云南省农科院专家进行现场培训。2018年至2020年,合作社共组织8期专家培训,参加培训农户4000余人次。

按照标准化种植要求,2018年,邵宗富将合作社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850亩,种植户增至130人,到了收获季节,邵宗富数了一下,平均亩产1.5吨,最高产量3.1吨,种植效益比第一年高出很多。

与院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产量比以前高了,但邵宗富还不满足,又开始对种子下功夫。

“种子是产量和品质的保证!”邵宗富与云南省农科院专家交流后了解到,在高海拔地区育种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种子品质。于是他和专家们一起到外地考察,最终确定了在甘肃育种的“云薯304”马铃薯品种。

2018年,他试种了300亩从甘肃运来的种子,与云南当地培育的种子相比,甘肃种子成活率更高,产量也更高。2019年,合作社种植马铃薯2300亩,种子全部来自甘肃。2020年,平均亩产1.6吨,最高亩产3.4吨,产值达到每亩3600元,与种植第一年相比,产值翻了一番,为当地种植户创收700多万元。

看到种植土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心动了,主动来到合作社加入种植土豆的行列。2021年,合作社发展到510户社员,带动全镇22个村(社区),12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界头镇顺河社区村民刘国政2017年加入合作社,是村里最早的土豆种植户之一,“跟合作社种土豆,种子有保障,技术有教,省心!”更让刘国政惊喜的是,种植的农资等费用由合作社先垫付,收购作物时再从利润中扣除,既节省了种植成本,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

“去年产量高,市场好,我家种了7亩地,增收近3万元。如果种对了作物,哪怕冬天地闲置,也能赚钱!”刘国政说。

“选种、育种、种植、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农科院专家的指导。”在邵宗富看来,马铃薯种得好,全靠农业技术。

2020年合作社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中心建立科技成果示范基地,2021年初双方签订协议,共建马铃薯科研工作站,合作期间,研究所将指导合作社科学种植,为当地培养科技人才和种植能手,增加社员及周边农户经济收入,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