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蒜你狠、豆你玩等怪异新词背后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4-11-19 23:01:50 次浏览
    • 电话联系TA

      -佚名

  • 信息详情

柯秉生

近年来,媒体时常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发出惊呼,并杜撰出一堆“稀奇古怪”的新词。比如《蒜你狠》、《斗你玩》、《蒋右军》、《洋葱攻波》、《唐高宗》等等。所有这些表达都有一个共同点:对物价上涨的感叹。形容价格下跌的“怪异”新词很少,似乎只有“跌跌撞撞”。或许因为媒体人都是城市消费者,他们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更加直接、敏感。

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应该是对农产品供需特征的了解。基于这些特点,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是正常现象,难以避免。

例如,洋葱、生姜、大蒜等产品是蔬菜中的配料或辅料。与普通蔬菜相比,需求量很小,需求弹性很小。当价格下跌时,家庭和餐馆不会购买太多;当价格上涨时,他们的购买量也不会减少很多。这是因为葱、姜、蒜的调味作用对于某些菜肴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无法替代的。同时,用量少,占蔬菜总成本比例较小。粮食的需求弹性也很小。原因在于,作为主食,它是不可缺少的、难以替代的;与肉、禽、蛋、奶、蔬菜、水果相比,成本也很小。

需求弹性低是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需求弹性较小,这意味着供给量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价格的较大变化。例如,当洋葱、生姜、大蒜的供应量减少时,没有人愿意少买,因此价格上涨;如果上涨,没人愿意少买,价格就会继续上涨……直到有人减少购买量,或者所有人都减少数量。节省您购买的数量。洋葱、生姜和大蒜的供应量减少10%就足以使价格上涨50%或更多。这是保守估计。猪肉方面,有实际数据,大家普遍感觉这是10年前发生的猪肉价格暴涨。当时,猪肉供应量减少了约8%,而猪肉价格却上涨了60%以上。葱、姜、蒜的弹性系数应小于猪肉。如果数量减少同比例,就会造成更高的价格涨幅。

葱、姜、蒜的产量很容易下降10%。原因很简单。异常的天气变化,包括阴雨、低温,或者病虫害的影响,很容易导致产量变化10%以上。 50%的价格涨幅,足以极大刺激农民增加种植面积,甚至不少原本不种葱、姜、蒜的农民也开始转产葱、姜、蒜。我国以小规模农户为主,跟风、跟风的市场反应行为十分普遍。因此,在下一个生产周期结束时,市场上洋葱、生姜、大蒜的供应量不会增加10%,而可能增加20%、30%,甚至更多。因此,价格必须下跌。但即使下降50%,消费者对葱、姜、蒜的需求也不会增加太多,而且不容易储存。生产者要卖,就得竞相降价,价格就会跌得很惨;最终,有些产品可能只能任其腐烂。然后,新的循环开始了:数量减少,价格上涨,数量增加,价格下降……我记得上大学之前,住在深谷里的爷爷自己种大蒜,拿到市场上卖。价格非常好。我高兴地说,爷爷,明年我们多种点吧。没想到爷爷说明年不种种子了!明年肯定会有很多人种植,价格也会下降。老人的文化程度只够辨别人民币的币值,但他却给我上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理论的第一课。

猪肉市场的波动周期是另一个突出的例子。当价格上涨时,生产者通过两种方式增加产量:一是饲养现有的成年母猪,然后在妊娠期结束后生下仔猪,然后将其育肥并出售。需要近一年的时间;二是增加母猪。母猪成熟后,进行配种、产下仔猪、育肥猪,大约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这样饲养的肥猪全部投放市场后,市场上猪肉的供应量就会大大增加,价格就会开始下降。这个时候,养殖户就会减少养猪的数量,从减少母猪开始……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持续三年左右。几年左右。

由于需求弹性低、供给多变、产品储存困难、生物周期性等,这些是农产品的共同特征,并非偶然现象。因此,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为普遍。

上述农产品价格变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周期性,二是放大性。放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从反映供求关系的角度来说,价格变化是一个信号:价格上涨则表明短缺,反之则表明过剩。这是每个人的常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价格信号被放大或夸大了。也就是说,如果价格涨得很高,并不意味着短缺特别严重;如果价格下降很多,并不意味着过剩特别严重。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内在含义是,数量的微小变化可以引起价格的较大变化;价格变动幅度是数量变动幅度的数倍以上;换句话说,数量变化的幅度只是价格变化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的周期性和价格信号放大这两个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媒体不要反应过度,尤其不要造出奇怪的新词“煽风点火”;政府不应做出导致恐慌或盲目乐观的误解,给市场短期波动“锦上添花”或“火上浇油”。 ,必须着眼于长期稳定措施;生产企业决不能作出错误判断,不能随波逐流、被动盲目调整,而必须主动认识和适应规律,用科学预期指导科学决策。如果这些能够做到,价格波动将得到缓和甚至稳定。否则,市场价格波动将会加剧,企业和政府将不得不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