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标志着双方朝着解决问题迈出重要一步
    发布时间:2024-10-20 10:03:06 次浏览
    • 电话联系TA

      -佚名

  • 信息详情

当地时间1月15日13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白宫举行,标志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正式签署。美中两国朝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经过近两年13轮高层磋商和20多次领导人电话磋商,这份中美经贸协议来之不易。本协议以中文和英文书写,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协议包括序言、第一章知识产权、第二章技术转让、第三章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第四章金融服务、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汇率问题和透明度、第六章扩大贸易、第七章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第 8 章最终规定。

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正式签署有何意义?协议文本有哪些要点?双方如何回应案文中各自的关切?未来中美经贸合作的方向是什么?新华社记者立即采访权威人士,全面解读协议文本。

互利共赢——这是一份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协议

合作是中美双方的最佳选择。纵观该协议的中文版本,几乎每一章都出现的“双方应当”四个字告诉我们,这是一份力求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实现平衡的协议。

“协议的很多章节不仅反映了美国的利益,也反映了中国的利益。这是一个平衡的协议,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原主席张月姣对记者表示,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两国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器”,成为两国重塑经贸关系的起点。

在协议签署之前,许多人担心中国做出了重大让步。

从协议内容来看,主要涵盖深化双向贸易合作、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大方面。同时,双方将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及时有效解决经贸分歧。在降税问题上,美方已承诺取消部分对华产品加征的关税。

可以说,这是一份对中国有利、对美国有利、对全世界有利的协议,体现了中美经贸合作的互利共赢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表示,该协议充分考虑了双方合理关切,总体上是平等互利的。从中国的承诺来看,无论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农产品、能源产品等进口,还是扩大金融开放,很多规定都是中国已经出台并正在实施的改革开放举措。符合中国既定的改革开放方向。

协议的签署恰逢其时,有利于为中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提供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高凌云表示,该协议也推动美国实现对华关税从加征到减征的转变。其中包括暂停原定于去年12月15日加征的关税,以及将已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从15%降至去年9月1日生效的7.5%。这也是美国本届政府首次降低对某个国家征收的关税。加征关税将有助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逐步回归正轨。

协议签署后,美方是否会像此前传闻的那样,单方面派员来华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张月姣表示,协议在争端解决方面的一大亮点是,全文没有“监督”二字,而用“安排”二字。美国不会派人员来中国监督执行情况,双方承诺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 “这实际上为双方在世贸组织外解决分歧和摩擦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从部门级到部长级自下而上的沟通对话机制,分歧可以管控和讨论,问题也可以轻松解决。”讨论以更好地保护双边贸易权益。”

根据协议,中美应恢复宏观经济会议,讨论全面经济问题。这让外界对中美双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有效地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更加期待。

优势互补——中国扩大自美进口有空间、有原则

深化双向贸易合作是协议的一大亮点。双方承诺扩大制成品、农产品、能源产品、服务等领域贸易。

“中美经济互补性强,从两国超大型经济体和市场来看,中美贸易潜力巨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董岩表示。

深化贸易合作有利于两国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两国经济互补特点,实现互利共赢,深化全球经贸合作。可以有效提振全球市场信心,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条稳定。

双方以实际行动回应中美‘脱钩’言论,有利于巩固中美关系基础,增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确定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市场潜力巨大,扩大进口空间很大。从美国进口优质商品和服务有利于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019年,中国货物进口超过2万亿美元,服务进口约500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扩大从美国的进口也有规则可循。根据协议,美方应确保采取适当措施,让中方有足够的美国商品和服务购买和进口,中方将根据市场价格和商业考虑开展采购活动。

张燕生强调,企业是采购活动的主体,中美两国政府最重要的责任是为企业间正常合法的经贸往来创造条件。中方多次表示,愿鼓励本国企业遵守世贸组织规则,按照市场化原则与美国企业谈判进口协定,确保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和服务不受歧视。

专家强调,扩大进口自然会带来一定的市场竞争和产品结构、利益调整。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成功,在加入世贸组织近20年中积累了经验。广大市场主体有足够的竞争力和包容度。通过竞争有效实现转型升级。

如果一方想买更多,另一方也想卖更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洪刚强调,扩大贸易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他希望美中双方共同努力,扩大各类产品和服务的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并满足中国相关法规要求。要求。如果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受到美方有关行动或其他情况的影响,中方有权向美方提出磋商,这将有助于推动采购承诺的实现。

双向受益——农产品贸易不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中美农业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柱。协议中的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章节涵盖乳制品、家禽、牛肉、猪肉、加工肉类、水产品、大米、水果、饲料、宠物食品等双边农业合作重点领域。

专家表示,该协议的实施将大幅增加中国自美国农产品的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美国的担忧,但不会对国内农业产生影响,更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可以确保中国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手头有。同时,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还应符合我国进口监管标准等要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进口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的1/10。其中,我国大豆消费约85%依赖进口,每年进口大豆约9000万吨。

“中国比美国多人口10亿,耕地少10亿亩,两国农业合作空间广阔,扩大进口有助于填补国内供需缺口。”张燕生说道。

高凌云分析,一方面内需不断增长,我国有进口农产品的市场容量;另一方面,进口农产品可以丰富人们的选择,降低消费成本。

一份平等互利的协议不仅仅是一方的购买。这项协议的一大亮点是,打开了扩大中国农产品对美出口的大门,这是一项重要的实质性成果。

在经贸磋商过程中,美国宣布了允许中国熟禽肉出口美国的最终规则。我国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等国之后,有资格向美国出口自产原料生产的熟禽肉的国家。美国还承认中国的鲶鱼监管体系与美国相当,并允许中国的梨、柑橘、鲜枣等出口到美国。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近800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77亿美元,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0。由于此次农产品对美出口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一些僵持了10多年的出口障碍得到解决,我国农民和产业也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受益。

根据协议,中国将从美国进口部分小麦、玉米和大米,但数量将严格控制在关税配额范围内。据悉,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自给率从未低于98%,这意味着扩大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市场进口粮食只是为了品种调整并且不会超出配额限制。

“我们将坚持粮食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不会被突破。”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强调。

促进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体现双方意愿,符合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一直是中美经贸谈判的焦点。本协议知识产权章节涵盖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药品、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它还在专门章节中对技术转让作出了具体规定。

协议中有很多亮点。例如,在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规定了药品专利申请补充数据的接受以及专利纠纷早期解决的有效机制,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药品研发;在打击网络侵权方面,规定了电商平台的通知下架责任,让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该协议还规范恶意投诉、打击恶意商标注册、加强商业秘密保护。

“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体现了中美两国为两国企业和人民提供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的共同意愿。”张月姣表示,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出台了许多扎实有效的措施。 “如果仔细看协议,你会发现很多条款与中国出台的政策法规是一致的。”

根据协议,在技术转让章节中,双方同意不利用行政管理、行政许可等要求强制技术转让等,这将有利于营造尊重知识价值、鼓励创新的环境,促进政府科技成果转化。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就做出了承诺,到目前为止,任何法律中都没有关于强制技术转让的规定。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外商投资法也明确禁止强制技术转让,这表明我们国家履行承诺的国际形象。”高凌云说道。 。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知识产权还是技术转让章节,相关要求和义务对于中美双方来说都是互惠、平衡的,都需要双方共同遵守。

高凌云表示,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为了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同样,美方也必须为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提供同等水平的保护,更好地维护在美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伟表示,这符合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自身需要,也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相信协议实施后,中国将按照既定步伐,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发展活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稳定市场——金融服务开放、独立、有序,汇率政策绝不是广场协议的翻版。

中美金融领域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根据协议,中美双方承诺在银行、证券、保险、电子支付、金融资产管理等领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视的市场准入待遇。中方承诺平等对待所有开放措施,依法依规接受各类金融机构的申请;美方积极推动解决中资机构在美开展业务遇到的实际障碍。

“中国对金融服务的承诺与近年来中国自主有序推进金融业开放是一致的,很多条款已经对外公布,很多措施正在落实。”程大伟表示。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稳中有进。目前大部分措施已经落实,不少外资金融机构已进入中国实际开展业务。

张燕生强调,中国金融业开放不是放任自流、放任自流。中国金融业开放与监管始终齐头并进,确保不出现风险。

中美都是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员,两国在汇率问题上达成共识对全球市场有序运行至关重要。

不少业内人士发现,协议中十余项汇率政策条款均以“双方”承诺开头,呈现出较强的互惠性。双方承诺尊重彼此货币政策自主权,平等对待汇率问题,让市场决定汇率制度,避免竞争性贬值,增强汇率政策透明度。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表示,关于中美汇率协议,有人担心它是《广场协议》的翻版。这次签署的协议证明,这不是一方打压另一方,而是一份协议。相互尊重、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凝聚了多边共识,可以说是大国协调汇率政策的典范。

该协议还明确将汇率操纵定义为“大规模、持续、单向干预”。程大伟表示,按照这个定义,美国此前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显然不符合协议精神。在协议签署前,美国取消了此前对中国“汇率操纵国”的错误认定,为协议签署扫清了道路。

协议好不好,要看市场。专家认为,自2019年12月13日双方宣布就第一阶段协议文本达成一致以来,近一个月来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做出积极反应,美国股市屡创新高。我们相信,这一互利共赢协议的正式签署,将有助于管控分歧、解决问题,恢复市场预期和信心,促进两国和全球金融市场更加稳定。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