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贫困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挑战
    发布时间:2024-10-08 00:01:03 次浏览
    • 电话联系TA

      -佚名

  • 信息详情

1、贫困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经过新世纪头十年的扶贫开发活动,我国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农村居民的生产、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反贫困任务更加艰巨,反贫困形势更加复杂。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随着脱贫标准的提高,农村贫困人口仍大量存在。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统计监测公报,我国农村扶贫对象总数为7017万人。二是农村贫困人口返贫风险不断加大,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致富面临挑战。三是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后,农业生产粗放化、农村空心化,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本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把产业扶贫作为反贫困工作的重点,并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投资和产业。市场经济原理使再分配视角成为社会政策制定的基本立足点。扶贫政策从“输血”转向“造血”。其初衷是通过发展当地产业,提高贫困群体的发展能力,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这种“产业扶贫”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国绝对贫困现象。这是一种经济体系层面的扶贫干预,即亲市场的扶贫政策。其本质是提供扶贫对象所缺乏的技术、资金、文化等要素,使之通过自身发展改善生产生活,从而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即提高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提升脱贫对象能力水平。 。因此,也被称为“血源扶贫”。

但在产业扶贫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贫困人口参与度不高,导致产业扶贫效果不理想。

我国的扶贫模式是自上而下的扶贫和绩效扶贫。看来,只要发展该地区的产业,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投入项目资金,就能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能力,就能摆脱贫困。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贫困人口被动接受政府的安排,而缺乏自发参与的主动性。因此,其有效性大大降低。

2、产业扶贫的根本目标应该是为贫困群体“赋能”,但这一目标尚未实现。

产业扶贫的根本目标是提升贫困群体能力,使其掌握更多有效资源,激发加入产业链的动力,通过劳动脱贫。但现行的扶贫机制,使贫困群体形成了“伸手要衣服、张口要饭”的“等待、依靠”心态,没有激发贫困群体的积极性,无法实现“脱贫”的目标。赋权”。

因此,扩大参与、有效赋能成为影响产业扶贫成效的关键因素。对于农业从业者来说,生产技术落后、无法有效参与产业链是重要表现。贫困群体农业生产能力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其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并顺利销售。

从这个角度来看,贫困地区首先要因地制宜规划推动优势产业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推进。一方面,通过组织体系推动优势产品标准化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有效手段拓展营销渠道,实现优质农产品溢价销售。

目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原始,政府监管难度大。如果让它按照经济规律自行发展,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产生高端生产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能够牵头组织、提供资源、制定标准、清理市场,建立贫困地区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并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开展相关生产技术推广和培训,努力创建一个有效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在有序组织生产的同时确保当地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同时,充分依托农产品电商渠道和当地服务商,采集、精选当地特产,做好质量把关,分类、统一品牌,开展特色产品推广,应该是一条有效路径。合理营销规划,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特色农产品全程追溯,打造地方特色品牌,逐步建立以特色产品为基础的完整产业链。

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虽然一些贫困地区、县建立了自己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但全国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尚未建立完整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而系统建设和平台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缺乏科学的追溯流程。开发流程没有根据本地区的行业特点和产品特点进行设计,平台处于停滞状态,责任主体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传输和关联。

2、缺乏可信赖的生产技术标准。没有可以作为依据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追溯数据要素的确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缺乏标准。

4、缺乏合理的溯源商业模式。缺乏专业的可追溯问题农产品召回的商业模式。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件,依靠现有系统无法实现产品召回。

5、缺乏统一的追溯标识和管理方法。目前大多数平台的追溯标签都是由平台用户根据自身营销需求自行打印,无法实现唯一标识。一旦需要与国家、行业追溯平台或监管平台对接,就会出现数据冲突和混乱,难以实现数据对接。标签使用缺乏规范,甚至存在违规使用国家、政府、扶贫标签的情况。一旦失控,将会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2、贫困地区政府机构如何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追溯体系?

那么,贫困地区政府应该如何建立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追溯体系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对当地产业和农产品进行充分的研究。在了解行业特点和需求的前提下,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科学的标准体系,并开展地方试行验证、标准宣贯、标准实施和标准培训,并定期组织制定和修订根据行业实际需求制定相关标准。

其次,贫困地区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要与扶贫机构贫困户登记信息进行关联,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贫困群体进行分类识别,根据用户属性确定平台信息分类,并为贫困人口提供精准服务。集团量身定制产业扶贫方案,实现“真脱贫”、“真脱贫”,使区域产品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成为精准扶贫支持的有效手段和数据采集分析工具。

三是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作为外部追溯平台的定位,提供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对责任主体进行追溯。建立有效的标志(企业标志、物品标志)登记、分配和统一分析制度。可对贫困户、扶贫企业、扶贫社会机构、产品登记等身份进行识别和管理。

四是建立有效、可执行的管理体系,以追溯系统为工具,连接区域内监督、检测、监测、执法等业务,充分调动扶贫、农业、商业、质监、食品药品等部门和生产经营责任单位。倡议,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入手,建立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批发、零售的全程追溯经营模式。

五是加大行业宣传力度,最大程度对接外部资源,在建设当地农产品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的同时,将当地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展示生产管理过程,以及通过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供应链中流动的详细信息,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差异和优势,实现质优价廉,增加贫困群体的收入。

产业扶贫的核心是增强贫困群体掌控资源、加入产业链的可能性和能力。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这一进程的加速实现只能依靠政府的主导和投入才能实现,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大家去探索、思考、实践,坚持,但只要方向正确,总会有收获。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_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意义_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