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部编制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有一条条款说要大力支持农产品初级加工发展。在此之前,产区农产品的初加工主要集中在马铃薯、水果和蔬菜的初加工,补贴范围相对有限。下一步将重点放在粮食、果蔬、茶叶等,以及特色农产品的干燥、贮藏、保鲜等初级加工设施建设,不仅农产品初级加工的品种将增加,农产品初级加工的补贴范围和面积也将扩大。换句话说,未来有可能实现农产品初级加工、范围、区域的全覆盖。
为什么需要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这种初级加工对我们的农民有什么好处?
所谓产地农产品初加工,就是将新生产的农产品经过提纯、分级、干燥、预冷、贮藏、保鲜、包装等处理后,再进入流通环节和精深加工,以避免农产品腐烂、变质、虫蛀或降值,给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造成损失。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几千年来,人们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农产品贮藏、保鲜等简单的初级加工方法,但仍然会出现农产品保质期不长的情况,给自身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解决农产品收获后损失,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平衡农产品市场供需,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我国自2012年起对农产品初级加工项目建设实施补贴。但是,补贴的范围和地区以及农产品的种类有限,只有部分省市对马铃薯储藏窖、果蔬保鲜仓库和烘干设施的建设提供部分财政补贴,农民要先建好才能得到补贴。虽然补贴有限,但它可以将马铃薯、水果和蔬菜的收获后损失减少到 10% 以下,并通过实现淡季销售将农产品价格提高 30% 以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增加农产品的初级加工确实可以为我们的农民带来很多好处。据专家研究,我国每年收获后的粮食损失至少在240至380亿斤左右,相当于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这不仅仅是玉米、大米、小麦等的损失,如果加上土豆、水果、蔬菜等的损失,将高达数千亿。如果加上不同季节销售农产品造成的利润损失,每年农产品收获后的损失将高达数千亿甚至数万亿的损失,这就是我们农民的万亿级概念,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进行农产品的初级加工, 我们的农民将损失近一半的收入,这相当于种地一年。
因此,增加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将为我们的农民带来以下好处:
首先,要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时至今日,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仍然反复出现,为什么会出现滞销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农产品缺乏初级加工,这是农业的一大短板。每一种农产品的上市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消费完,如果消费不完怎么办,那只能储存冻结,延长其销售周期,这样就不会在单一产量中腐烂或丢弃或出售不卖, 导致销售更多尚未腐烂的产品的问题。
二是可以保护农民的利益,增强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农产品的前期加工延长了销售周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生产后损失,保证了农民的利益,还可以通过淡季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耕种的积极性。
三是能很好地促进农产品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初加工是农产品准备进入下一步市场流通的必要保障,如果农产品初加工能够完全覆盖,农村将出现另一种新兴业态,即农产品的初加工需求将部分脱离生产, 增加就业机会,并能够为一些人实现就业和增加收入。还可以逆向引导农产品在初级加工过程中的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
简而言之,农产品初级加工对农民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但目前,我们仍然需要以补贴的形式解决此类问题。如果我们不需要补贴,而是把这一切交给市场,当我们到了“生产驱动”到“市场驱动”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的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市场化发展轨道。
文本:山魈
欢迎订阅农记,聊聊你感兴趣的农业和农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