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航拍视角看两当:生态绿廊绵延,山地农业绽放春日繁花
    发布时间:2024-09-19 23:02:16 次浏览
    • 电话联系TA

      -佚名

  • 信息详情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天,从空中望去,两当到处都是蜿蜒的生态绿廊,纵横交错的清澈河流,“八有”山地立体农业犹如春花烂漫,执着地描绘着“村村都是诗画,山河可产金”的田园画卷,讲述着“农业、农村、农民”的新故事。

两当县位于秦岭南北之间、嘉陵江畔,是甘肃东南门户、陇南东大门。全县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森林绿化率分别达75%、84%,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生态资源极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具有发展特色山地立体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

近年来,两当县积极探索适合县情的农业特色产业,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核桃、辣椒“两个亿”长效产业和“三养一药”速效产业,做到长远结合、相互补充,有效规避气候风险、市场风险和效益风险,逐步走出了“地下有药、树上有果、林下有鸡、空中有蜂、棚里有菇、水中有鱼、村里有客、四季有花”的“八有”山地立体农业发展路子,2023年营业收入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51.4%。

叠翠青山,曾经是走出去的一道屏障,而如今,生态红利成为两当大步前进的“最大根基”。一条生产绿色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链化的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正在破土而出、生根发芽、不断壮大,大步向我们走来。

绿色生产、靠山吃山、唱山歌

“我们家的生态散养鸡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吃的都是纯天然的虫草,一枚生态有机绿壳鸡蛋能卖到1.2元到1.8元,在周边县区很受欢迎!”西坡镇西坡村“养鸡司令”赵兵乐近日自豪地说。

读好《山经》、唱好《森林剧》、打好“生态牌”、走好“特色路”。

两当县紧紧围绕农业优先、文旅赋能的发展定位,结合县情实际,引导群众发展核桃、辣椒“双亿”长效产业和“三养一药”(中华蜜蜂、生态散养鸡、食用菌、中药材)速效产业,形成了“八有”山区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资源优势在生态,发展潜力也在生态。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两当县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完善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激活发展动能,让“山生金”“树生财”。

以规划为先导,注重布局。编制完成了《两当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规划(2017-2025年)》《两当县特色农业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规划(2021-2023年)》。

政策支持、资金保障。2018年以来,共整合涉农资金5.47亿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3.11亿元,占整合资金的57%。去年以来,共向522户脱贫人口发放小额贷款2272万元,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特色产业。

加强招商引资,推动落地。2023年共完成农业招商引资项目9个,总投资14.15亿元,到位资金8.17亿元,全部开工建设。重点引进绿色能源赋能乡村振兴、特种麝养殖、食用菌产业园建设等项目。

完善模式,扩大规模。按照“立体化、覆盖化、规模化”三个标准,以“小群体、大规模”“全山系、全流域、全区域”“进山区、进山谷、养本地蜂、养外地蜂”等模式发展“三养一药”产业,实现质量和数量最大化。

同时,按照“一洼一高地、一引擎”的目标定位和建设规划,建设了两当县农业综合产业园,规划入驻企业8家,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为两当县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布局、产业发展、一体化经营、合作生产提供了基本保障。

如今,两当已形成了以杨店镇为中心的核桃、辣椒产业基地,以战儿巷镇为中心的百里绿色走廊蜂产业基地,以左家乡为中心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以西坡镇为中心的嘉陵江流域生态散养鸡产业基地,以仙龙镇、鱼池乡为中心的中药材产业基地。

羊肚菌、松茸、天麻、茯苓、灵芝、对虾、冷水鱼……这些相对独具特色的种养产业,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优”的境界。

产业链,“产研加销”一体化

一只鸡蛋、一颗核桃,能形成多大的产业?去两当看看吧。

近日,在西坡镇民乐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生产线井然有序运转,工人们忙碌着筛选、清洗、深加工。小小的核桃经过层层加工,变成了黑芝麻核桃糕、红枣馅核桃仁、坚果酥等一系列核桃零食,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关键在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为此,两当县着力构建农业“三产”深度融合、生产要素相互渗透、经营主体协同推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制定出台了《两当县农业特色产业链链条龙头制实施方案》,在完善“第一产业”的基础上,衔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同时,坚持用产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建成蜜蜂产业园(创新创业园),启动蜜蜂小镇、现代食用菌产业园、枇杷洲农旅融合产业园等建设。

两当县还坚持带头带头,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发展,引导群众利用各类资源和资产投入,形成了统分结合的产业扶贫新机制,实现“产购加销”一条龙服务。

目前,两当县已培育龙头企业17家,带动农户2866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94家,带动农户5870户,建成“五化”合作社237个。

秦南公司、果老公司、土产公司的蜂产业;黄柏菇业、志农菇业的食用菌产业;兴源公司、乐农公司的中药材产业;绿源农场、合信专业合作社的生态散养鸡产业;秦香怡公司的玫瑰产业……

随着“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模式的发展壮大,一个又一个的“生态宝藏”被大家所熟悉,龙头企业迅速成长。

产品品牌化,农业发展“品质化”

农业强起来,必须强调品牌引领。

面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山清水秀、空气宜人的两当农产品“原、优、特”特色突出,深受市场青睐。

两当县以绿色农业品牌建设为重点,依托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企业,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发展健康农产品,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开展线上线下营销,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打造一个品牌,激活一个市场,提升整个行业。

两当县先后创建了“最美两当”农产品县级公用品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个、绿色食品认证22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3个、有机食品认证5个、国家地理保护认证产品1个,两当狼牙蜂蜜入选“甜味儿”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两当的“狼牙”、“米香蜂”、“邓珍园”、“小龙山”、“琵琶崖”等一批驰名中外、优质畅销的特色产品和知名品牌,成为两当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一张亮丽名片。

杨店石马坪辣椒、西坡生态散养鸡、仙龙连翘、占尔香冷水鱼、鱼池玫瑰、泰山灵芝……两当这些美丽的“特色”,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种什么,卖什么,曾经是传统的思维方式。为此,两当县也不断加强产销对接,大力发展“电商+”经济,持续推动两当县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联动销售。目前,全县已有网店460家,电商孵化园区1个,线上货源平台6个。

同时,成立绿色富民公司,统筹协调全县10家企业、40多个合作社和农户农产品外销,实现了销售模式由“各自为政”到“国企主导”、由“坐等订单”到“多方推动”、由“一县销售”到“市县联动”。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核桃、辣椒36.8万亩、苗木1031万株、中蜂8.26万群、中药材8.52万亩、食用菌1143万袋、生态散养鸡145.6万只,持续带动群众收入稳定增长,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白手起家”到“五彩缤纷”、从“无中生有”到“物尽其能”,一大批“农村”农产品、“地方”农产品走上了规模化、集群化、科技化、高效化农业之路。

春风吹拂,产业百花齐放。推进“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是两当县加快打通“两山”价值双向转化路径、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生动实践。两当县将继续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把特色做深、做透、做足,把产出转化为产值,把产值转化为效益,实现产业兴旺、群众增收致富。

绿苗在风中摇曳,种下春粮丰收的希望。生机勃勃、不断发展的两当,将激发更多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形成更加良性的发展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