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转基因农产品商业化引发思考,政策松绑迎来发展春风
    发布时间:2024-10-24 09:02:11 次浏览
    • 电话联系TA

      -佚名

  • 信息详情

最近关于转基因农产品的争论可谓一波三折。 8月8日,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大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的研发力度,引发业界对于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的诸多思考转基因农产品。就在此前,8月1日,农业部网站公布了今年的农业部令第7号,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进行了十一项修改,其中包括设立安全评价委员会转基因生物和加强农业法规。对转基因生物检测的溯源管理作出了诸多规定,让舆论在商业化、食品安全等问题上对备受争议的转基因农产品“放宽”。

转基因产品迎来“春风”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的研发必须会增加。这一表态无疑为转基因农产品的商业推广铺平了道路。可以预见,根据规划,当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前列时,巨大的市场将逐步打开,迎来转基因产品的“春风”。

今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全国两会以及农业部4月份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均提出支持转基因基因发展。目前,关于转基因产品争论的焦点仍然集中在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上。不过,8月1日,农业部网站公布了今年农业部令第7号,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十一项修改。 ”)。修改后的《办法》规定,根据《条例》(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设立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要求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试验的人员。单位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成立以本单位法定代表人为组长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负责本单位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评价申请的审查。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试验的单位应当制定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操作规程,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的追溯管理。

这些相继出台的规定,都透露出我国在转基因科研和推广应用领域极为谨慎的强烈信息。

“大胆研发,谨慎推广”是中央对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利用的基调。除了主管部门的陆续支持外,科学界对转基因基因也变得更加“宽容”。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彦表示,虽然转基因技术只是整个农业育种技术的一种新方法、新发展,但还有很多其他的育种方法,比如传统的杂交、分子标记等。育种、选育等方法。 “但目前来看,这些方法已经被运用到了极致,或者说发展空间比较有限。而‘转基因’是目前技术最先进的方法,效果也会是最好的。”

现在业界有一个共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多地少,农业发展面临着日益强烈的环境和资源约束。发展转基因农产品十分必要。如果不想农产品市场长期受制于人,就必须加大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在此背景下,该计划的出台无疑将为市场带来利好。

食品安全仍然是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是为了防范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健康、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制度规定,从研究开始就需要获取信息。从试验许可到现场试验、环境释放、生产试验和安全证书评估,每一步都需要严格的评估和批准。

《办法》和《条例》相继完善颁布,外界关注的焦点仍然是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事实上,国家在转基因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领域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有一定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要求完善转基因生物培育和安全评价体系。新出台的规划强调建立标准化生物体系。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保障转基因产品安全。据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郭安平介绍,我国转基因生物评价体系结合了美国注重结果的评价体系和欧盟的技术评价体系。过程评价体系。除国际同行标准外,还增加了大鼠三代繁殖试验、大米重金属含量分析等指标。 “无论是技术标准还是程序,我国的相关安全评价体系都是全球最严格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孔明说。

此外,公众关心的转基因食品推广路线图也已明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军在分析发展转基因农产品的意义时指出,我国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不能落后,必须抢占农业转基因制高点。改良技术。 “从国际上看,虽然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所有转基因产品在商业化种植前都经过了大量的安全性研究和严格的评估审查。有一个权威机构对任何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得出结论,可以说它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此前,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廖锡源表示,国家将按照“非食用→“间接粮食→食用”的路线图,发展非食用经济作物首先是饲料作物和加工原料作物,然后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粮食作物。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转基因科研、户外检测等方面存在监管难度大、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出现了管理混乱的情况。对此,有农业部门官员表示,希望方案发布后,能够完善转基因基因的安全管理。规范、更加严格,才能解决转基因“偷”种子的问题。

农业部相关人士表示,有关部门将按照法律规定严格转基因产品安全管理。这包括防止转基因种子从研发、品种审定到生产和流通的非法传播;加强联合监管,在春耕秋收等关键季节开展拉网式检查,严防非法转基因种子落地。建立绩效考核和约谈问责机制,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接受公众举报,接受社会监督。

商业化之路仍需探索

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自转基因专项工程启动以来,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品种培育、安全评价全链条的转基因技术体系。例如,克隆了抗虫、抗逆等具有重要育种应用价值的性状关键基因137个;籼稻转化效率由1%提高到40%以上;培育出147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这些成果打破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对基因专利的垄断,形成了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的研发能力得到了显着改善。

有关人士表示,实现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种植,必须充分考虑产业需求,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如抗病、抗虫、节水抗旱、高产等。产量高、品质高。这些接连的考虑也传递到了转基因产品市场。更多信号。我国虽然在转基因技术关键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在转基因产品产业化方面仍不突出。

“目前,转基因农产品的研发主要由美国人控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表示,我国每年需要从国外采购大量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今年4月在北京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15年的1.797亿公顷,增加了约1.77亿公顷。 20年增长100倍。据其他数据显示,2015年转基因作物年种植面积排名前五的国家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和加拿大。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美国的食品供应领域,目前,美国93%的大豆种植面积和88%的玉米种植面积都是转基因作物。

尽管美国在转基因作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面临相当大的争议。上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法案,强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签。根据该法案的要求,食品制造商必须在其产品中标注转基因成分,并可以选择标注形式。目前,可用的识别形式包括网站地址、电话号码、二维码以及符合美国农业部标准的符号或文字。不难看出,美国也在加大力度推动转基因作物市场化。 “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大规模商业推广此类产品,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胡定焕说道。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