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凉山孟阳凉山阿泽案一审宣判,网红直播卖惨背后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4-09-25 09:01:08 次浏览
    • 电话联系TA

      -佚名

  • 信息详情

据新华社成都3月26日电,这个有着“悲惨身世”的女孩活得坚强,而“感人故事”背后,是早已定好的剧本;打着“助农”旗号售卖的“大凉山原生态农产品”,实则是从批发市场低价进货……近日,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人民法院对“凉山蒙阳”“凉山阿泽”两案一审宣判,8人因犯虚假广告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至1年2个月不等,并处罚金2万元至10万元不等。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网红”直播卖苦卖惨、虚假助农等一系列违法行为的背后,是彻底的牟利运作模式。

“穷善良女孩”摆拍批发市场“原生态农产品”

一个名叫“凉山梦阳”的彝族小姑娘,父母双亡,还要抚养几个弟弟妹妹,她衣衫褴褛,身后的房屋也已是一片废墟……她假装身世悲惨,微笑面对生活,很快就积累了大批“粉丝”。

不久之后,女孩开始直播带货,在一次直播中,她一边剥核桃一边说:“别给我送礼,你给我的钱都用来买核桃,相当于养活了这里好多叔叔阿姨。”

但很快网友们就对她售卖的农产品质量提出质疑,甚至有网友去探望她,发现她不仅父母健在,而且衣着整洁优雅,经常出入高档场所。

“摆拍!假的!”有网友在“凉山猛养”直播间留言,向平台举报。面对质疑,主播将网友踢出直播间,并雇佣网络“喷子”对记者进行攻击……

“同样的菜谱,熟悉的味道”,“凉山猛养”的套路并不新鲜。早在2016年,凉山警方就曾严厉打击过一批到凉山村落摆拍、搞“假慈善”的主播。“直播带货”是近年来利用民众对凉山的关注度牟利的“升级版”。

2023年6月,昭觉县公安局对“凉山猛养”立案调查,一家MCN(多频道网络)机构——成都奥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浮出水面。

警方告诉记者,该机构通过预先设定的剧本摆拍“吸引粉丝”,并在短视频平台孵化了“凉山梦阳”和“凉山阿泽”两个“网红”账号,随后开始利用账号进行直播带货。

“他们带的货有山核桃、雪燕、红花、贝母、羊肚菌等。”昭觉县公安局民警王虎说,“凉山是出产核桃,还有少量的天麻,但红花和雪燕根本不是当地的特产。”

警方发现,这些所谓的“原生态农产品”大多来自成都的批发市场。“以山核桃为例,收购价每斤5元左右,卖给网友的价格在10元到13元不等。”王虎说。在此期间,该MCN机构还雇佣网络“水军”,在直播间营造爆款产品的假象、抢单,诱导消费者购买。经警方调查,该MCN机构利用这一套路,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违法获利1000余万元。

这一手段与2023年12月被判刑的“网红”主播“赵灵儿”、“凉山曲布”如出一辙。MCN机构联系四川、江苏、云南等地的供应链,低价收购蜂蜜、核桃等农副产品,假冒“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商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将假冒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销售额逾千万元。

“贩卖痛苦”背后有产业链

前端打造“人物”、孵化“网红”,中端拍剧本、运营电商,末端供给农产品、流量变现……凉山州公安局相关警员告诉记者,在侦办类似案件过程中,他们发现虚假直播助农背后已形成了完整的运营模式。

首先,幕后团队寻找有潜力成为“网红”的年轻男女,为他们量身定制“人物”,撰写剧本。比如“凉山曲布”是淳朴的彝族青年,“赵灵儿”是“大凉山帮”善良的女孩。起初,他们用偶遇、送饭、送水等戏剧性情节吸引流量。在拥有一定粉丝量后,他们开始拍摄上山采核桃、采蜂蜜的视频,为直播带货铺路。

其次,这些影片往往通过特定元素的编排,精准切中社会情绪:偏僻闭塞的山区环境、女主人公破烂的衣服和灿烂的笑容、破败的房屋、淳朴天真的孩子……再加上戏剧化的剧本和纪实性的拍摄手法,以及大批“水军”的好评,在这一系列的套路之下,不少人被深深感动,迅速掏腰包主动“助农”。

据了解,“凉山梦阳”的真实姓名是阿斯某某,她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多年前就已脱贫致富。她在视频中拍摄的破旧房屋,是村里一处早已废弃的农家乐。

直播带货的困境,伤了凉山干部群众的心。“扶贫攻坚以来,凉山日新月异,MCN机构利用外界对凉山贫穷、闭塞的刻板印象,打造‘人设’,欺骗了广大消费者,也伤害了当地干部群众。”昭觉县一名基层干部说。

加强MCN机构监管,规范农业直播

昭觉县人民法院一审认为,该MCN公司低价收购非凉山州农副产品,并利用阿喜(下称“凉山梦阳”)、阿迪(下称“凉山阿泽”)等在抖音平台上以直播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大批量销售,其行为已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的虚假广告罪。

据了解,2023年以来,凉山州网信部门协同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深入开展“清理整顿‘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拍拍冤假错案、虚假助农、伪慈善等违法违规行为。

专家指出,直播带货助农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加大对直播带货常态化的支持力度;同时,不能让虚假助农、卖惨直播等“烂苹果”坏了助农带货的“汤”。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彦龙表示,部分MCN机构为牟取暴利,奉行“流量唯我论”,通过摆拍、造谣、编剧本等手段欺骗网民,挑战社会秩序甚至法律底线。“监管部门应加大对MCN机构的管理力度,建立有效的行业规范,对违法违规的机构坚决采取处罚措施。互联网平台有责任守住自己的地盘,全面履行内容审核义务,抵制无底线、无节制地谋求流量的行为。”

办案民警王虎表示:“网红做事要诚信,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也希望消费者提高警惕,提高辨别能力,不要盲目相信网红。”

講師:刘佳妮

  • 地理位置
  • 您可能感兴趣
热门关键词